金日成万岁?没错,就是这五个字,这是中国人的数控设备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发威。而这一台型号为X53K1的数控机床也是亚洲第一台数控设备。
1958年秋天,当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来到清华大学的车间参观时,等候多时的师生们热烈的欢迎了这位异国客人:没有用鲜花,没有用掌声,而是聚精会神的操作着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床,加工着什么。
参加数控机床科研任务的,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机械系的10多位老师,平均年龄只有25岁。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数控机床科研队伍。而他们要研制的数控机床,在当时更是一件现代工业高技术的结晶。在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之后,计算机所具备的特点:高精度,高速度就被工业界所重视,并且很快提出了将其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设想。1952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数控铣床。但是历经多年的发展,这种设备依然属于曲高和寡的高精尖。即使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控技术也是一种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而我们国家却决心向着这个领域发动挑战!
不一会儿,一块刻有“金日成万岁”五个字的钢板被递到了金日成的手里,他立刻饶有兴致的接过来,抚摸着,询问着。随后,又一块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钢板被递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中。金日成主席对这一先进的技术赞不绝口。立刻题词留念。
这台完成了刻字的设备就是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制。上面的这个故事,是这种设备第一次公开的表演。
跟如今先进的加工设备相比,上面那一台设备显得极尽简陋:只能实现三个坐标的联动,控制设备采用的是直线插补电子管系统,装入控制柜后体积足足有10台电视机那么大。传动系统为最简单的步进电机伺服系统,在现在的新型数控机床上基本上被淘汰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研制成功,算是完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从此,我国的机械加工从依靠手艺向依靠技术转变。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制的数控铣床,是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
研制数控机床,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理论上,我们一穷二白,资料上,只有几张仅供参考的示意图,资金上,经常出现短缺。一次,一位老师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弄坏了一个电阻,让他悔恨很久,还写了一份检讨书。而这种电阻,在现在到电子市场上只要几元钱就可以买一大把。当时的一些领导得知后也很重视,一位北京市的高级干部专门带着电机系的老师们去国营738工厂购买最好的电子元件。周恩来总理一次参观中看到实验现场满地的电线和杂物显得杂乱无章,马上命令老师们:“立刻清理干净!”并且严肃的说:“必须养成科学的工作作风!”领导人的关怀,不是体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笔资金和每一处问题。
数控机床研制成功之后,引起了中国工业界极大的轰动,也震惊了世界。由于数控机床主要用于高精尖精密机械的加工,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清华大学的老师们专门为这台机床编制了“写字”程序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数控技术,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X53K1诞生之后,中国的数控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到此为止,出现了长达30年的停顿期。在这一年,日本也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到今天,中国在数控加工技术领域与世界的差距十分惊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如大型机组转子,芯片生产线,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军工产品生产线等都依赖于国外进口的设备。而且,受到制裁和禁运的影响,好多设备甚至都买不来!加工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
每一次的落后都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过去,我们付出了大量的鲜血和生命,现在,我们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市场。并且让自己的命脉卡在了外国公司的手中。一个富有梦想,富有激情的伟大国家,其崛起的梦想却被几个大国凭借其技术代差和市场优势玩弄于股掌,怎么能不让我们愤怒,悲哀,又无奈?
大直径螺旋桨的加工,需要先进的设备
人们不会忘记,1983年,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委员会成功从日本东芝公司获得了价值35亿日元的四台MBP-110S九轴数控镗铣床,并且被送到了苏联的造船厂。这是一种可以对大直径的船用螺旋桨完成精密加工的高技术设备。从此,苏联可以加工出高质量低噪声的潜艇螺旋桨。历史上,苏联潜艇素来以噪声大,易被发现而著称,而这次事件之后,苏联潜艇彻底脱胎换骨,一下成了“隐身人”。战斗力顿时不可同日而语。也让北约感到了更加巨大的军事威胁。1986年,巴黎统筹委员会一致认定,东芝公司违反了禁运规定向苏联出口了违禁的设备,令东芝上上下下陷入一片混乱。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东芝事件”。
东芝事件充分证明了现代加工技术不但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数控技术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如果我们国家可以搞的出性能不输于西门子或FANUC的同类设备的数控系统,那其意义不亚于我们发射了一次神舟飞船!
因为,那意味着一种看不见的,但强大无比的力量。